文旅投资自有规律 讲求盈利、内涵、资金持续投注

(钟韵/ 采访报道)文旅融合的产业投资和发展自有其规律。有专家认为,首先任何投资都需回答是否盈利的问题,其次投资者需有文化内涵的滋养,以不断发掘文旅项目的生命力,再次文旅项目不求一次大量的资本投注,但求稳定、持续的投资额保证其不断发展。

据相关数据,去年中国旅游业的总投资额已经到了1.5万亿,而据有关研究机构,中国旅游业的投资应该能上到10万亿。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资本究竟在中国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之际,保护性开发也开始得到重视。资本是侵略性的,而资源又是有限的。在碰撞当中,如何把握这个度?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

对于这些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任何开发都需要投资,但是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他解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实际上有多重目标。比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乡村振兴问题、讲求精准扶贫,还有把各地农产品、山地特色产品卖出去,同时又要铺开互联网+的战略,等等。所有这一切,其实都离不开经济力量、财经力量或者是资本力量的推动,而即便提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描绘世界的各种梦想很有意思、很有趣,最终对于资本来说,只问三个问题:能不能盈利、何时盈利、能盈利多少。这是最直接的。所以每一个项目的计划、每一个文旅产业的出台,首先都必须回答这三个问题,才能形成源源不断资本的注入。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时,人们讲求打造IP。比如,如果只玩一次迪士尼的话,和去人民公园并没有区别,因此迪士尼每年都不断地更新形象。IP源源不断的打造,才能不断地更新产品的内涵。但是所有这一切都缺少不了资本力量的推动,而文旅产业并不好做。投资者需有文化的内涵滋养,才能不断地寻找它的生命力。很多IP看似简单,比如中国的山海经、风神演义、西游记等等,还有很多神话故事都可以挖掘文化内涵;但是一个主义提出来非常简单,如何不断地可持续发展却很困难。在市场经济当中,首先要保证盈利性,这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所以,文旅产业不断的发展需要政府搭台唱戏、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才能很好地完成融合。

刘春生进一步指出,什么样的资本都是在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高风险可以获得高收益,房地产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会要求尽快地获得很高的利润,这就非常符合资本的本性。但是旅游产业要解决的是多重目标的问题:要保护文化资源,还要不断挖掘文化资源,故而它并不需要资本一下子大量的注入,而是要求投资额度持续不断地注入,过程会比较慢。比如全域旅游,首先把一片村子做好就可以去迎接产业的萌芽,之后还可以有其他村落形成全域旅游的整体经济带发展。就本身而言,资本盈利性质并没有区别,但是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去挖掘产业的优势并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发展。

Sponsor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