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年中国将迎来国际会议高峰

(张广文/ 采访报道)大型国际会议选址的关键在于趋利避害,因此,即使国际航班的复苏还要经历一定的过渡期,但是由于中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成绩有目共睹,专家表示,明后年中国将迎来国际会议高峰,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

参加2021中国会议营销大会之圆桌论坛的中国科协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处长魏仁力表示,新冠疫情一爆发,所有原本计划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都因为注重安全,纷纷延期,之后取消或撤至国外,但后来疫情快速蔓延至全世界,因此所有的国际会议即使改了地点,最后也都纷纷喊停。相较于国外多地仍处于封城、禁止聚集的状态,中国不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上,交出了漂亮得成绩单,而且透过持续进行的民间国际交流,一直传递出内地会议行业迅猛复苏的态势,以及严格防疫流程带来的安全形象。这使得很多国际会议都将于明后年选择回到中国举办,特别是可以促进中国内地产业园与创新经济发展的国际学术会议。

看好学术会议的魏仁力强调,MICE行业不需要担心会议全转向线上,无法营利,因为线下会议永远将存在,虽然短期内会议规模会比较小,但频次会比较多,因为越是困难的时期,人们越需要透过交流学习和彼此鼓舞,而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永恒的课题。

以中国科协为例,其包括了科创中国、科普中国、智慧中国、科学家之家等,现在一年举办五万多场会议,涉及到理工农艺交叉学科,当中约三万多场为国家级别和省市地方级级别的会议。去年自己所处单位也依然做了100多场5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光是“技贸通”路演就上百场,外宾虽然无法出席现场,但是都透过云端相聚,活动以线上结合线下方式展开。

许多商学会、行业协会、学会和中国科协一样,在疫情期间依然举办了各种国际会议,同时,学术龙头专家更会连同省市协同单位、本地的协会和学会,在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起全新的学术会议。

特别的是,学术会议不会因为疫情或是改在线上举行而损失其会议本体的经济体量,实际上学术会议一直保持着完好的发展,不停地有下一届,而且恢复非常快,这是因为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推呈自己的新成果,是一个科学家所要面对的必要要求,因此,社团类的会议,会具有学术特性。根据统计,八成以上的学术会议主办方都集中在行业协会,因为他们在行业中扮演的指导作用,可凝聚会员、推动产业发展。

中国商协会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姚红补充到,现在会议最需要的就是增值服务,因此,竞标国际会议时,能够提供越多越好的增值服务,则一起合作机会就越大,同时争取越有收益的国际会议,利润也能越高。另一方面,态度决定能不能成功拿标。有些学术会议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先去协调、沟通、找寻解决方法而直接拒绝,后期合作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得标机率就低。作为PCO,必须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发挥本身公关、营销、争取赞助强项,要想方设法甚至透过跨界合作,争取目的地与不同供应商配合,以达成任务,甚至还可以熟悉本地优秀的展览招展人,或以协会管理公司为目标,这是疫情后特别需要做的工作。

Sponsor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