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旅游振兴 目的地应聚焦康养、生态与高质量旅游

(张广文/ 采访报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也同时唤醒了人们对健康意识和卫生安全责任感,带来思想观念的转变。专家认为,大健康是未来趋势,疫情过后,目的地应聚焦康养、生态与高质量旅游,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爆发性增长。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表示,疫情提振了康养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对旅游目的地而言,争取更多的“候鸟式”游客,不能止步于好山好水,更需要营造一个周全的生活空间,让旅游目的地成为更多人的“第二个家”。因为,经此一“疫”,人们赚取的钱将用来购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康养旅游是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完全顺应了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和对健康的追求,接下来,如何把概念注入产品落地,则将是旅游业内的关注点。目的地应该聚焦于有利人流分散、体现健康养生体色的生态旅游、康养健身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让人们被动“宅”在家里,亲山近水的自然类旅游需求也将被极大激发。人们迫切期待到开阔疏朗、亲近自然的地方去释放压力,并且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对于生态的惜护将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生态旅游产品以及基于生态资源的户外体验性产品的机遇期已然开启,陪伴式旅游更将成为热点。基于此,旅游产品不止要关注吃好、玩好,还要关注如何为不同的陪伴关系创造更深刻的体验。 “陪伴”需求的觉醒,为旅游产品的设计打开了新的“脑洞”。此外,疫情的发生,让人更珍惜当下,对“品质”的追求,将成为疫情后旅游产品供给的风向标。

疫后旅游市场的重启和振兴

针对目的地营销工作,葛磊建议到,疫情后的旅游市场重启和市场振兴,应早做筹划,要以最悲观的心态应对运营,以最乐观的心态备战营销。不但要强化安全信号、推进品牌重塑,更要善用线上媒体、振兴本地市场,以及重视活动策划。疫情后修复人们的出游信心,首要行动在于“安全感”的构建。而旅游目的地营销最重要的使命,不是强调“我有什么”,而是在游客的心智世界,创造富有魅力的品牌情境,找到自己独有的情感共振点。每一个目的地,都该审慎思考,积极打造一个更有温度、更有个性、更有情感的旅游品牌。

另外,旅游市场重启,首先要依靠本地消费者。政府层面可以实施定向补贴消费政策,引导市民增加文旅消费;企业层面要相互协助,共促市场复苏。此外,各个目的地及景区可以多策划举办依托自然资源的户外活动、依托民俗资源的节会活动,不要做成大规模的聚集活动,而是做成小规模、多批次、游客可参与的活动。在硬件设施短期无法升级的情况下,活动是提升游客体验最有效的方式。

按照惯性思维,“优惠”是抢占市场的捷径。但实际上,“低价”是造成旅游业畸形商业模式的原罪之一,低价重启市场可能进一步诱导价格竞争,带来低质量的市场复苏。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真正该做的事情是用市场思维倒逼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真正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市场三大趋势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市场将出现三大趋势,也就是从“无差别供给”到“市场细分”、从“远程低频”到“近程高频”,以及从“旅游”到“旅游+ ”。围绕垂直领域的轻资产的产品设计、体验升级是市场创新的机遇所在。旅游经营的核心挑战不再是让游客来一次,而是如何让游客愿意来第二次第三次。

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是以“旅游+”为形态的产业融合的时代,旅游会和地产、金融、养老、教育等多个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推动商业模式的蜕变。未来的旅游市场,绝对不能再想着只做“一锤子买卖”,要与游客常来常往,要获得游客的信任、追随和推荐。

Sponsor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