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移至线上成风向标 会展企业”重线下”业务模式面临再思考

(张广文/ 采访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今年上半年中国会展产业将面临艰难困境,专家认为,近期广交会移至线上举办,已成为行业风向标,过去,会展企业”重线下”的业务模式,需要认真思考和重构再造。

31会议副总裁吴一中

最近,广交会坚定了主办方走向线上,展览营销、运营和收入方式或将面临改变。31会议副总裁吴一中表示,会+展、展+会的模式,将持续融合发展。然而,原先线下管理体系已经不敷使用,会展企业的线上化业务能力是必备的内功。因此,要积极拥抱线上展览和线上会议的新品类,努力以创新方法获取收入。

而成为必修课的线上能力,将对业务、组织带来一定的变化。目前线上会议和展览的思考,主要集中在:要怎么做?要怎么考评?要怎么操作?在线上会议中,观众会比原来多很多,但是关注度不同,20%至30%观众可能只能坚持1小时,对于线上会议的运营和组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可能会产生新的岗位和新的业态。企业要往线上发展,不能抛弃线下,要考虑相互之间的结合,考虑在运用线上会议和线上展览产品之时,和原有的业务打通。

另外,线上直播会议还是要有会务公司来做策划,积极帮助客户把线下会议搬到线上。在满足线下基础扎实的条件之际,展现会务单位业务转化能力,在硬件上打造媒体的直播间、建设现场的智能门禁等。同时,从软性层面,要面对互联网人群,并要思考到没有物理限制,会影响运营流程、管理模式环节、定价及相关利益群体的权益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会议和展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展示和沟通的问题。在云上见面,依靠发消息,效率太低。 3D建模酷炫型的线上展览,是一种漂亮的呈现方式,但这类型的秀,并不符合经济效益。而网站式线上展览,属纯展示类,没有观展乐趣,损失了“逛”展的感觉。唯有2.5D+信息+互动+商贸活动的线上展览,可落地、可执行、可运营。线上展览的建设,要考虑兼顾商贸交易和效益,体验和长期运营的功能,因此,可持续运营的生产性线上平台建设,未来将成为主流。

中国会展业生存可从六方面着手

除了关注线上会议发展,面对未来,会展主办单位要生存,专家建议,可以从六个方面积极行动。吴一中表示,会展企业要生存,首先要保护现金流。现金流管理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国内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超过3个月的现金流。其次,要保护好自己的员工。未来产业恢复依赖于员工,疫情期间要加强员工疫情风险管理培训和应对管理。疫情后,企业对待员工可能会选择裁员、待岗停薪、缩减工资,但会展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若下半年会展业迎来反弹,届时没有员工将很难支持业务开展。第三,要安抚赞助商、采购商、参会嘉宾。保持密切联系,保持互动,避免客户的流失。

第四,要正向面对线上展览井喷式的发展,寻求线上方案。现在线上会展已成为新物种,而非线下展览的补充,从互动、洽谈、招商、运营、赞助和工程的逻辑和运作上进行改变,新线上模式将很快出现,例如,虚拟展台、展馆模式等。对于会务公司而言,不但要做线下会展活动,也要开始涉及线上活动。以31会议为例,公司打造的31线上会展管理平台,以及展览、会议和商贸管理产品,得到很多客户签单,再次显示,目前客户也迫不及待寻求新展示方式。

第五,要建立应对疫情风险常态化管理制度,包括:现场测温门禁,以及随身码和数据系统的打通。未来会议和展览里都将有防疫体系板块,成本将因此增加。第六,无接触式的服务将越来越普及。主办单位将青睐于引入智能化方式,从订餐到领餐等打造无接触式互动。同时,证件的智能芯片,也将实现嘉宾之间的交流。

疫情严重影响会展业

而在疫情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4个部分,首先是项目延期或取消,带来的最直接的损失是收入的减少。从整个行业的损失来看,估计约20%到30%左右。再者,疫后各类参会代表意愿大幅下降,参会者流失,会议效益会降低。且因为疫情,赞助企业预算会缩减,会议活动的支出减少。此外,大部分会议都承载着营销目的,招商会议、经销商会议、订货会等会议类型无法正常举办,影响全年的企业战略和经营效果。

吴一中认为,疫情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比想象中的要更严重,因为国际情势严峻。根据一项会议主办方专项调查,主办机构第一季度延期的项目占据45.52%,取消的占据26.87%,而在第二季度是否能够举办,观望者占据73.88%。

 

Sponsor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