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应提炼「四个对接」和「一条主线」

(钟韵/ 采访报道)文旅概念在当下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接受度,并且已经有了比较高的现实对应性。对应着文旅融合来考虑,企业应如何在特定市场主体定位上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创新?专家认为,文旅融合的概念应提炼出「四个对接」和「一条主线」。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

文化是什么?文明是什么?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道,文化和文明有不解之缘,但是又有区别。比如,文明强调更多的是共性,而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潮流是共性的混合,比如工业化、全球化、高科技化。文化的切入视角则是尊重个性。一个一个的个性强调以后,跟文明对接以后毕竟还有高下之分;五彩缤纷的文化的具体形态必须对接到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潮流上,才是值得肯定的。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对应的是大千世界里很多个性的文化存在,但如果从一个事业的角度,却应有意识地给予一些积极的引导,在保留实证东西的同时,还要注意综合的结果是不是能够对接到文明的升华。

他认为,文旅融合的概念应提炼出「四个对接」和「一条主线」。第一,要对接市场。在实际生活之间,旅游的支持因素实际上是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贡献了他们的潜力和活力,使他们在旅游业的市场环境里能够形成资源配置优化取向上的有效供给。第二,要对接政府尽可能高水平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最关键的不是方向,而是机制怎么合理化。第三,对接社会组织机制。包括志愿者组织、公益组织、环保组织等和旅游业相关的所谓第三部门的贡献和作用,不可忽视。第四,把文旅融合的发展对接到创新上。贾康认为,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这具体至少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说。比如机制创新:连片开发的特色小镇现在可以探索PPP机制,但政府还是要放低身段,以平等民事主体的身份和企业签约,覆盖很长的时间段,一起以和衷共济的伙伴关系来优势互补、共担风险,使老百姓获得实惠。再如技术创新:在信息革命时代,互联网+于旅游业已有非常明显的表现,比如利用互联网+形成新的供给模式。这种技术创新在中国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一条主线」是指回到中央基本思想,也就是必须对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上。这在旅游业上怎么理解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强调的一定是定制化。以定制化形成的解决方案不能像过去那样,拿一个大原则套到各种场景;一定要由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各个具体的企业集团和市场主体,在处理某一个具体场景的文旅融合项目上时,以尽可能高的水平设计定制化解决方案。它贯彻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这里面要抓住的主要矛盾是结构的优化。这个要领考验的就是对象化的结构优化到底怎么做。比如博物馆、艺术馆等等做文旅融合是相对容易的,一望而知;放到其他场景里,比如带有探险性质的山地旅游,就应该为它配上必要的文化要素,像是认识人、认识自然、认识生存哲理等等。在这个方案里,需要思考怎么把它处理好。

贾康总结,文旅融合在旅游业定位上,实际上就是要提升文化的环境和品位,形成文明发展的魅力,从这个特定的视角上,以旅游业的健康创新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用户体验、美好生活的切实需要,同时贡献于经济繁荣,而且带来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文明进步、使企业得到发展机会的共赢。

Sponsor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