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机场非航收入 系统优化迫在眉睫

(钟韵/ 采访报道)大型机场的非航行业红利巨大,中国大型机场在此领域总体表现不佳。要从非航角度使机场流量变现,系统优化迫在眉睫。

罗兰贝格管理顾问公司全球合伙人于占福说道,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质量的提升,据过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机场吞吐量10.6%的年均增速,明显高于8.2%的全球平均水平。随着全国人均出行次数提升,中国航空旅客的总运输量有望在2022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但是从非航收入的角度来看,中国和全球大型枢纽机场相比,差距却非常明显。会出现这样的景况,他归纳出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机场非航服务的业态单一,是一个最重要的根源。他解释,中国很多机场的非航收入目前较局限于餐饮、购物等等,而国外有些机场能够参与到房地产建设,甚至是更多元的业态组合。反过来看,相关调研显示,旅客其实也非常希望在机场里能找到电影院、博物馆、游戏厅、观光台、游泳池、个人体验区等等休闲设施。随着中国游客的国际性体验越来越多,这些需求在中国的机场行业里也将慢慢出现。

其次,中国机场同城不同价(尤其是在餐饮方面)导致旅客降低消费意愿,也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于占福认为,从物流成本、用工成本等等的角度来考量,机场的商品确实是会比城区高;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换一种思路,在前期做一些投入、把水准拉平,消除旅客心理的门槛,达到平价消费,其实完全可以利用价格上的调整,激活正循环。

再次,客观来讲,中国的机场很多商品摆设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且国内航段也没有免税优惠。因此无论是服装、箱包还是食品、超市等,多数人除非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比如特别口渴、饿,去买一些吃的,)并不会明显的实际消费意愿。入驻机场的商家本身商业表现非常差强人意,机场的非航收入自然连带会受到影响。

此外,中国的机场(尤其是一些新修的机场),似乎潜意识里都在追求建筑形态的高、大、上,因此会出现从地面到顶棚非常宽敞、空旷的内部空间。这对于商业气氛的打造非常不利。对于单个店面来说,花心思所设计的局部布局,其实非常容易稀释在特别空旷的背景里,使得机场整个商业氛围非常受影响。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这从某种程度上会冲淡旅客的消费意愿。

最后,从细节角度去看,中国很多机场店面的动线设计,明显缺乏合理规划。比如,常规的高频、高消费人群的航线都会去到哪些登机口,其实在路线上都可以更有意识地去布设单品价格较高的店面。他指出,在微观层面上,中国的机场还有很多分析和优化工作可以做。

他表示,中国的机场可以从五种维度改善提升非航收入。首先是在机场硬件设施设计理念上做一些调整,使硬件优化、环境转变。其次是使业态更为丰富,从传统非交运基础设施的定位,向现代城市生活的公共设施功能进行转变。再次是价格调整、激活正循环。利用平价消费解除旅客的心里芥蒂,其实客人消费的闸门和欲望可以快速打开。接着是专门针对特定客群,进行定向聚焦。最后是广告收入。通过广告技术手段的变革,增加在机场这个场景里面广告的互动的效果,未来可以引导市场对广告效果的评价为更为直观、量化和具有说服力。

Sponsor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