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旅游合作推进中国旅游业向前发展

去年底,十一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协会代表共同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界合作协议书》,承诺携手推动大湾区的旅游发展。

张广文/採访报道‧摄影

从旅游发展特别是目的地建设的历史经验看,相对封闭的地区固然可以让外界产生神秘感和差异性,进而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拉动力。在旅游已经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选项,游客在目的地广泛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深度体验和分享品质生活方式的今天,一个人员自由往来、物资和信息自由流动、市民和游客共用的开放空间,更会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力。这正是大湾区旅游合作的战略精神,也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大湾区是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引擎,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家旅游局资料中心主任戴斌博士表示,全球知名的纽约、三藩市和东京三大湾区,不仅凸显了美国和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湾区城市群特别是首位城市稳居世界交通中心、金融中心、商贸旅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的基石,而且也吸引了大量的商务、会议、展览、奖励和研学旅行者,以及追求品质生活和时尚触感的都市休閒旅游者。

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其金融、奢侈品和都市文化均可称为世界地标,具有超强的全球幅射性。东京湾区聚集了日本1/3的人口,2/3的经济总量和3/4的工业产值。包括伦敦、悉尼等着名的湾区城市,均是全球性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中心,每年数以亿计的到访游客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和多元文化生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国家旅游局资料中心总统计师唐晓云博士分析到,湾区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领头羊。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经济总量中,大约有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直接腹地。发展湾区经济对推动区域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经由国家战略推动和多方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湾区之一,并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製造和城市群发展为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战略核心

他指出,在过去二十年中,内地和香港双边往来人数已经超过18亿人次,和澳门双边往来人数已经超过7亿人次。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了区域协同共同发展之梦想。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经济活力的国家战略重点区域。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从中国的版图上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由9+2城市组成,其发展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基础之上,当前国家重点战略的前沿,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关键节点,是中国通往世界的重要桥梁。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区域,土地面积只占全国0.6%,常住人口仅占全国的4.9%,但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12.4%,是世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还有全球领先的空港群,以及以深圳为中心的中国先进製造业集群。在2017年新公佈的财富世界五百强名单中,中国大陆共109家企业,其中17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总数的15.6%,当中深圳七家、香港六家、广州两家、佛山两家。

经济活力方面,持续的经济活动来源于创新能力和开放程度。2017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深圳和香港地区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粤港澳大湾区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比例超过了15%,包括华为、腾讯、中信、大疆等企业的国际专利数量申请,占全国的比例一半。强大的研发团队,加上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流院教与科研机构,还有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人才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可以完整的实现理念、研发、製造、产业化一条龙创新全过程,而且港澳拥有自由经济、开放市场、国际网络,是中国经济最开放的区域,而深圳开放程度,也全国领先。

只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还存在着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跨区域快速流动障碍、产业结构和人居环境部分不理想等问题,需要更高的政治思维,以更加开放的改革思想,突破制约障碍,以及行政壁垒。

扩大香港与内地旅游交流及合作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家旅游局资料中心主任戴斌博士

戴斌指出,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三步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都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互连互通、区域内人员自由往来、更多的国际游客到访和旅游产业合作,寄予厚望。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东莞、中山等核心城市的国际知名度高、可进入性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特别是商业环境、法治环境、市民素质和生活品质等都市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强,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集群。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扩大香港与内地的旅游交流和产业合作,是中国国家旅游发展的战略所系,也是香港旅游发展的使命所在。如何抓住国家开放和区域融合的历史视窗期、实施更为便利的旅游政策、促进大湾区城市群之间最大限度的人员自由流动,是关注和思考香港旅游发展的每个人,都需要给出答案的现实课题。

区域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

戴斌表示,今年1月15日,国务院作出决定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和相关部署,意味着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熟悉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人都知道,深圳经济特区初建之时,引进到加工区的原材料、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都是免税的。为防止走私以及出于安全等方面考虑,经国务院批淮,1982年6月在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设立了全长84.6公里的管理线,称为「二线」。2010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范围从福田、罗湖、南山和盐田四区327.5平方公里延伸到全市1,952.8平方公里,进入了「大特区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以后,必然要求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扩大开放并加速融合。这次从法律意义上撤销管理线,明确向外界释放了全面开放的积极信号。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城际交通网络的完善、通关政策的协调创新,正在为大湾区的旅游市场,提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利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后,连同广州为中心的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将为大湾区城市群的客流、物流和信息流带来极大的便利。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广深港高铁有望在今年全线通车。届时,从香港到广州只需48分钟,从香港到北京不到9个小时。也就是说,白天在广州办完公务,看看小蛮腰的灯光秀,去珠江边喝杯啤酒,再回到维多利亚湾入梦;或者,在香港喝完早茶,晚上回到北京吃烤鸭,都完全零压力。

Roadmap 从城市竞争迈向城市群融合发展

在看到频繁的人员往来和巨大的旅游商机的同时,大湾区旅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少数低价旅游团还存在强迫购物、欺诈消费;比如极个别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对内地游客还不够友好,导致内地居民对香港的城市友善度感觉不够好;比如内地赴港澳游客的联签联检、一签多行、「个人游」政策普惠等方面的局限,以至于有人感歎「去一趟港澳比去欧洲还难」。

这些问题有市场面因素,有环境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在CEPA及其补充协议和旅游工作机制的框架下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接下来的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框架下,希望内地和香港的旅游业界共同努力,使这些问题能够逐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为了加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是创新粤港澳旅游合作机制、务实推进都市旅游融合发展的时候了。

2月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正式发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虹桥商务区将拥有十条磁悬浮列车、三十条城际及高速列车的月台,一个能容纳五条线路的地铁站,两个能容纳国内国际航班的机场航站楼和一个全新的城市巴士总站。

面对国际国内如火如荼的城市群发展态势,可以深切感受到:如果说过去一百年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那麽未来一百年的竞争则可能是国家战略框架下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经济社会发展如此,旅游发展也同样如此。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城市群,以及日益增长的内生性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开放的内在动力,没有理由不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合作。

事实上,今天的香港与内地的旅游合作已经从早期的单向输入,发展到了「融合发展、专业互动、共用共赢」的新阶段。联合共建旅游资料、旅游研究、旅游教育、旅游投资、智慧旅游等专业平台,把大湾区作为相互关联的目的地进行规划建设,并向世界推广。专业人员的自由流动,也应当是大湾区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旅游产业合作重点之所在。

为了国民旅游福祉,是加快推进便利通关措施,最大限度促进游客在大湾区范围内自由通行的时候了。

特区政府正在和全国人大、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探索用第二代身份证替代港澳通行证、144小时入境免签合作,特别是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通关模式,对香港旅游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和大湾区建设无疑都是重大利好消息,希望能够在宪法和基本法的框架下加快推进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地实施。

随着游客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而便利地通行,香港和内地旅游业界多年来谋划的整体目的地打造、全球联合推广、「一程多站」行程等项目,就会离现实越来越近。

为遂行大湾区城市群国家战略,是进一步发挥旅游市场主体在双向交流中主导作用的时候了,是综合运用商会、行会和NGO搭建专业平台、优化合作机制的时候了。完善的市场商业环境、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富有创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人力资源,都是都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底层器件和关键要素。

过去四十年来,内地旅游业的发展成就与香港的客源市场、资本市场和品牌管理是分不开的。今天,包括岭南国际集团及其名下的花园、中酒、广之旅,长隆集团及其名下的广州、珠海野生动物园项目,深圳华侨城集团及其名下的欢乐穀系列、东部华侨城,都已经成为型塑国家旅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此外,青年兴,则旅游兴;人才旺,则旅游旺。青年学生不久的将来,都是大湾区建设、香港和内地旅游交流合作的主力军。旅游业如果不能吸引年轻人持续进入,是没有未来可言的。

联手转型升级、做大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大桥和高铁的开通改变区域出行格局。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旅游产业研究院陈文杰院长表示,需求的变化会对供给提出新的要求,包括:

  1. 短期度假出行的人可能走的更远。
  2. 出行的频密度会增加。
  3. 家庭短期度假需求也会增加。
  4. 目的地的选择会更多,也意味着竞争会增加。
  5. 游客对产品的丰富度,要求增加,也会更加重视体验,这对旅游业界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挖掘本地特色、创意创新,提升当地格局显得更加重要。真正有特色的乡村度假、民俗文化、特色美食、节庆活动、体育休閒、温泉疗养、古镇旅游、山地休閒,将会更受欢迎。

大湾区的旅游产业和合作亟待转型升级。大湾区旧有的产品、业态、服务已难满足需求。大湾区创新区域内的产品体系、产业生态、服务效率和品质、旅游目的地形象、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已显急迫。政府和旅游业界只有通过创新形成群体效应,才能更好推动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大湾区城市间存在竞合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做大市场蛋糕。实际上,区域内的竞争关系,在过去一直存在。区域竞合关系需要有健康的取向。要强化区域内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意识,形成区域的合力。同时,旅行社、酒店业、会展业、邮轮业、主题公园、机场,乃至目的地等都存在竞合关系,但合作远重要过竞争,提升湾区在全球的旅游竞争力,形成协同,市场做大了所有人都受益。因此,区域内的主管部门一定要立足大局,想方设法吸引外来游客。

另一方面,区域内的城市需要重新明确定位,有所分工,加强合作,同时,要强化城市的个性,突出特色,加强城市的功能和配套,并且减少重複建设,在旅游投资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形成独特的大湾区优势互补的产品体系。一来要深化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二来要加深区域合作与协调。要深挖本地旅游资源及其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同时打造区域新的产品体系,提升区域整体的服务水平,而且在深度旅游和休閒度假体验,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在服务品质和效率上有大突破。

此外,区域内要加强规划协调,减少低层次的竞争和重複投资,加强产品体系的统筹规划,沟通协调升级联合营销推广,并且提升区域的合作协调水平,著眼于升级区域内的旅游产业水平。

Sponsored Post